公益新聞 其他

【挺好行動】不只是庖丁,更要養出最健康美味的林下雞—陳志旺

曾經是一位在城市裡闖蕩的餐廳大廚,陳志旺先生,在因緣際會之下踏上返鄉路,並在某個契機之下聽聞屏科大陳美惠老師正打算在牡丹鄉來倡議林下經濟並推動養雞,就這樣闖了進來,期待能同心協力來展開新的事業,為自己,為族人,為故鄉展開一段全新的契機。

我想這一切的差異及關鍵因在「科學化」之上,或許對於大多數曾在部落長大的族人來說,養雞確實不是新鮮事,因是一對小時的成長記憶,但如果就這樣子,就繼續做同樣的事情,把規模放大,創造產值就好,但為什麼要在此時回過頭來提倡「林下經濟」?也許關鍵就在於能否透過新方法,創造更有價值的品質,創造出超越以往的收益?

因此,從計畫一展開,陳先生就自告奮勇擔任小組長,而這也注定他的雞舍,必然要成為林下養雞推廣的示範點,這樣一來,代表一切都要走高標,需要屏科大所設定的規範來進行雞隻管及餵養,老實說這將對於過往多半仰賴經驗法則來飼養的居民來說,感到無比麻煩並出現適應力問題。既然要養,就要照著老師的指導來做,就因有著這樣的態度,也造就成功的相對必然。

如果你有機會走進陳先生位於牡丹石門村的雞舍,就能更加體會這件事情,數百坪空間的雞舍就這樣設在住家的一旁,如要說設備,真的談不上先進,畢竟資源有限,但可看出已盡可能進行相關優化與設置,這一次計畫屏科大共提供兩種品種,每次用極近工本費的價錢來提供雞隻,並在飼養的過程中提供相對應的資源來進行協助,陳先生多處提到,這次所提供的品種相當好飼養,整個園區,依照成熟程度,性別等規劃了幾個不同的飼養區域,並創造幾鐘不同的情境?

不僅如此,並在飼養幼雞的籠舍區間上,就特別設置防護網,而這是用來防範什麼?老鷹嗎?也許大家乍聽之下感到不可思議,確實在屏東山區,由於環境優越自然,一年到頭都會有老鷹來此盤旋,並伺機要俯衝來獵捕地面上的幼鳥,當然不僅如此,從森林中移動過來的猴群,還有地上的蛇群,都是園裡雞隻的致命天敵,為因應這樣的情況,因而在雞舍管理上就需要多所費心,如何保護這群雞隻,因而也進行了許多不要的防範工事。

「奇怪,那邊怎麼有幾隻落單的雞,就這樣被關在一旁的獨居房?」,突如其來的好奇心,就這樣揭開一段溫柔的真實故事?「啊,那裡喔!那幾隻雞都有狀況.....你看那一隻雞,趴在地上,她出身就有一些問題,就像人類的小兒麻地,根本沒有辦法正常活動,所以就讓他來這邊特別照顧」,「那邊有另外一隻,你們看這隻的羽毛狀況不好,這是在之前被其他雞隻攻擊所留下的痕跡,目前暫時隔離一下,等康復過後再讓他歸隊」,這樣的行為是稀鬆平常,還是飼主有著強大的同理心?我想答案是後者,怎麼說,平常大家飼養動輒數百隻,誰會為了幾隻不同的個體來另闢戰場?當然是選擇放棄,從此更可看出陳先生是如此溫柔著善待所飼養的每一隻雞,即使狀況如此,都沒有就此放棄。

就因以愛相待,當我們走進住著一群雄赳赳氣昂昂公雞的籠舍,更是再遇見這樣的情形,半開放式的空間,讓這群有著美麗羽毛於一身的雄性有著更易於伸展的空間。「你們知道嗎?只要天氣好,我就會把這群公雞野放出去,讓他們四處去走走」,「為什麼?」好奇的我們隨即又問,而陳先生接著又回答,「因為園區當中,種了許多原住民的傳統野菜及草藥,雞很聰明都會自己去吃,讓自己身體更健康」,「讓他們在這邊生活著很快樂,他們才不會想離開呢!」當我問著這群有著光良毛色的公雞會不會落跑,陳先生是這樣充滿自信的回答,必須說這群儼然已成熟的公雞,長得真好,讓人感受到其無微不至的照顧,雖然陳先生一再客套說,是這群特別挑選過的雞隻好養,再來就是他有好好配合屏科大科學化飼養的指導有關。

當然這樣規模式的放養模式,某種程度上是立基在彼此雙方有所信任並對未來有共同期待之前提之下,而過程無不帶著更多實驗精神,當然也深信結果是好的,而這在那一天正逢新一批小雞送來的過程中更見端倪,正當團隊送來小雞給有合作關係的在地農戶,並順便利用機會進行專業飼養教導,現在就見多數人意興闌珊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並質樸的說著,「老師,你們說的都對,但我們還是習慣我們過去的飼養方式」,可見看似稀鬆平常之處,更可知要能確實執行之難度。

而在林下經濟的思考範疇之下,養蜂必然也是一個可能,有別於陳先生養雞,目前陳太太即在園區一旁的蓄水池進行養蜂的測試,沿著空間放上四個木箱,而就其謙虛的說,其實放養的過程中,仍需要歷經馴化的過程,要讓蜂群能漸漸適應過後,蜂蜜的產量才會來到預期,而無論是養雞或養蜂,可以看到林下經濟的在地實踐,而也期盼這樣的種子軍團能在屏科大的團隊協力之下,漸漸上軌道,讓林下經濟能讓部落找到下一個發展的新契機。

其他募款計畫

關於我們

NPOchannel所提供的平台,輕鬆獲得公益團體的資訊,整合國內數十家公益團體所推動的勸募專案,詳細地公佈每一個勸募專案的需求分配制度。無論是替受贈者募集資源,或是保障捐款人的權益,我們相信藉由公益交流平台,公益組織 可以更明確地服務社會大眾。

Alt img
NPO CHANNEL

這輩子,做件讓自己感動的事!

24小時全方位公益平台

關於NPO Channel